从传承百年牛墟文化的农业小镇,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再到打造以模具产业为支柱的大湾区模具智造重镇,镶嵌在东莞东部的横沥镇,依托“三河六岸”的城市基底和“百年风情”的牛墟文化,不仅孕育了精深厚重的横沥人文历史,也造就了“全国文明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国家级生态乡镇”“模具制造名镇”“广东省乡村旅游示范镇”等响亮名片。

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横沥更是以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主线,不断开创“牛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特别是过去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横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恢复,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8.53亿元,同比增长10.5%。

发展进入攻坚时期,更大的格局正在打开。近日,横沥镇委书记叶效怀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提出,将紧紧围绕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战略思路,始终坚持制造业立镇、强镇的定位不动摇,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全力打好横沥“产业发展、空间拓展、人才引培、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五大“攻坚战”,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55亿元,努力为全市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贡献横沥力量。

守好制造业初心▶▷支持本土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作为“中国模具制造名镇”,横沥近年来在不断擦亮模具品牌的同时,也加速发展模具、电子、光电等产业,分别引进了银宝山新、怡合达等一批重大项目,11家企业纳入市倍增计划,全镇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326家,R&D研发投入达到5.75亿元,并以3.3%的研发投入强度跻身全市镇街科创前列。

“横沥的特色优势在于模具、电子、光电三大产业以及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多年来基本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横沥打下坚实的工业基础和体系。”叶效怀表示,横沥将聚焦本土特色和优势,始终坚持制造业强镇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同时,更加紧密对接松山湖科学城这个科创策源地,积极承接产业溢出与创新成果产业化,引进和支持发展一批高端装备智造、新能源、智慧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努力培育新动能,厚植先进制造基础。“力争到2025年,有2家以上年产值超50亿元企业、30家以上税收超千万元工业企业。”

“以产业效益提升为目标,以智能化、低碳化、品牌化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横沥坚定支持本土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其参与拓展新能源、5G、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业务。”叶效怀特别提出,要全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特别是对于本土高成长性的优质优势企业,将在增资扩产、空间供给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目前正计划优先为怡合达、擎洲光电、华庄电子、华越、澳普托匹配需求地块约170亩;全面完善增资扩产服务机制,对64个增资扩产意向项目联合会诊,靠前服务,推动优质企业安心扎根横沥。

优质项目的进驻和优势产业的升级,离不开连片规模的土地资源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接下来横沥还将在土地整合、空间拓展等方面更加积极主动担当作为。

其中,继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与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产业升级和空间拓展基金”,目前已获得授信200亿元,可全力为“工改工”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继续发力土地收储整备和升级城市更新改造,动真碰硬、攻坚克难,锐意探索破解土地统筹难题,全力盘活存量用地。同时以镇属企业改革为契机,探索镇属企业参与镇村合作改造的模式,加大力度推动镇村工业园改造,大力推进部分工业园连片“工改工”率先突破、形成示范,以点带面、以面连片,打造产业发展新载体。

种好梧桐再引凤▶▷探索人才培育订制化多样化

有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留住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有什么样的产业。随着城市的升级,越来越多人才聚集东莞,高品质生活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如何做好“育才、引才、留才”等各方面工作,也成为新时期横沥工作面临的又一个考题。

“‘育才’方面,首先是深化‘横沥技谷’建设,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育。”叶效怀介绍,横沥将充分发挥模具学院、稻香厨艺学院等育人平台作用,对接东莞职教城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为本地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大力开展“一镇一品”培训,全面铺开“粤菜师傅”等技能培训课程;积极举办三项工程竞赛,以赛促学,以比促优,营造“比学赶超”新常态。

其次是精心“引才”,全面提升高标准公共服务水平。为此,横沥制定并实施新时代人才工作行动方案,按程序推进《横沥镇雍景湾人才公寓配租管理办法》,大力引进一批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加大人才在安居、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打造人才宜居环境,推动各方面人才集聚于横沥、奋斗于横沥、成长于横沥的生动局面。

“种下梧桐树,留得凤凰驻。人才要培育好、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叶效怀表示,要“留才”就要有高品质的城市综合环境。他直言,横沥要充分运用生态基底好、人文环境优、生活成本低等综合优势,努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综合环境,以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环境吸引人才集聚。

比如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高标准构建“十里滨水长廊”,提升以东引运河为主轴的镇中心区首位度;大力推进1303亩的“头雁计划”项目,着力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新中心区;同时,打好品质交通攻坚战,积极融入全市大交通规划,优化全镇交通路网,推进主要道路出入口、交通节点的美化提升和景观改造等,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整洁、有序的出行环境的同时,也大力提升城市门户形象。

做好基层“细”文章▶▷推动治理更多元乡村更和美

“老板,来一杯斋咖啡,不加糖。”5月15日,来横沥隔坑村走亲戚的惠州人林小华,在村里散步时,偶然发现一间特别的“益企啡吧”店,喜欢喝咖啡的他马上进去点了一杯。

一个小村庄,附近既没有什么特色景点,也没有大型消费商圈,为何会出现一家咖啡店?其实,这是横沥隔坑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创建“东莞特色精品示范村”为契机,活化利用旧村老屋进行创新探索的一个生动实践。

不仅仅是隔坑村。从改造房屋外立面打造成网红“彩虹村”的山厦村,到统筹老房子探索留住乡愁记忆的新四村“678艺时代”,再到整治村居环境以来成功招引7个重大产业项目的村尾村……5年来,横沥全力实施300余个乡村振兴工程项目,成功建成一批项目、形成一批亮点、收获一批成果,逐步推动乡村从“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更逐渐催生出各式美丽经济。

“益企啡吧”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间美丽的咖啡店。它背后除了是“特色精品示范村”的创新实践外,还是横沥深入推进资源共联、人才共育、项目共推、服务共享等多元联动体制机制,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7年,横沥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便与捷荣集团合作创办公益咖啡学院项目,打开政府与企业间的公益合作模式。5年时间,共开展妇女、青少年、乡村咖啡师等专题培训班15期,培育学员超150名,至少助力22名学员成功创业就业。

2020年6月,该项目进一步创新探索,打造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总部)和“政企村”合作公益项目——公益咖啡学院实践基地“益企啡吧”,并落地半仙山村。该店一年营业额超过16万元,累计开展“益企”品牌服务90多场,惠及人数超过3624人。

去年7月,在公益咖啡学院项目、益企啡吧(半仙山店)基础上,横沥新增成立益企啡吧(隔坑店),创新推出“培训+服务+共建行动+议事”模式,着力把该店打造成集技能学习交流平台、社区骨干培养平台、社会组织培育平台、平安共建项目行动平台和公共议事平台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实践基地。

“接下来将继续推动基层治理更多元化。”叶效怀表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横沥将做大做强横沥社区发展基金会,撬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通过“公益+商业”运营模式,全面推广“益企啡吧”等品牌项目,营造浓厚多元共治的社会氛围,让基层治理更和谐、让美丽乡村更和美。(●南方日报记者刘远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