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历史上是一个很牛的人物,同时也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这人当过放牛娃、乞丐、和尚、仓库保管员、教主……最后成一代枭雄,朱元璋的经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复制的。


【资料图】

朱元璋在做四方僧的路上,每天化斋,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后来红巾军起义的时候,朱元璋一脸茫然地在讨饭,可能由于他气宇非凡,长得不像讨饭的,所以来了好几拨"推销"的人抓住老朱的胳膊说:"明王出世,普度众生",要么就是"真空家乡、无生老母",搞得朱元璋更加懵懂了。

后来为了吃饭,朱元璋决定投军,红巾军看起来势头最猛,也不算太神道,所以他就投入了红巾军,当时定远土豪郭子兴风头正健,朱元璋就成为他的门下,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其实也是白莲教的"教主"。

朱元璋入伍后,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

老朱不贪功,也不贪财,只管打仗不求功名,打仗得到的战利品和封赏都给郭子兴,郭子兴对他赞不绝口。

郭子兴越看朱元璋越喜欢,觉得这小伙子有前途,何况眉宇轩昂,骨骼奇清,属于富贵之相,所以呢,就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朱元璋在军中并不一味依靠郭子兴,而是培养自己的势力,他经常去打仗,其实也是操练士兵,形成自己的力量。正因如此,郭子兴死后,他才能够迅速成为一把手,掌控大局。

在民间演义中,人们说朱元璋屠杀功臣,是个暴君,他的臣子没死在疆场,反而死在争权夺势的朝廷。为了剪除朝臣势力,朱元璋竟连姻亲都不放过,可谓心狠手辣。

但其实朱元璋的做法,也起到了敲山震虎、整顿吏治的作用。

不过他也有仁慈的时候,就像当年郭子兴对朱元璋的仁慈一样,郭子兴那样的人物,必然是心狠手辣的,不然坐不了老大的位置,但他对朱元璋却十分信任,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

也许是因果轮回的缘故,朱元璋也收了一个乞丐养子,当年他遇到朱英时,朱英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小乞丐,他对小乞丐格外看重,也许是因为他骨骼非凡,眉宇间藏着贵气,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差不多的身世,他动了恻隐之心。

朱元璋在濠州街头见到朱英的时候,朱英蓬头垢面孤苦伶仃。这副可怜相触动了朱元璋的内心,想想他当年也是这样,所以他收留了他做养子,马氏也同意,他也喜欢这个孩子,朱英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朱元璋没看错,朱英是个非常勇敢的人,并且宅心仁厚,比朱元璋的品行要好。朱元璋十分重用他,他也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做了一个跟郭子兴差不多的事情,把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了他。

朱元璋对这个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还给他请了私塾老师,亲自教他写字,教他练武,告诉他如何将兵,朱英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等他稍微长大一些,他对朱元璋说:"我要改名字,因为得沐您的恩情我才有今天,所以我要改名为沐英。"朱元璋有什么不同意的,他当然满口答应,心里更加喜欢这个孩子了。

沐英发誓一定要报答朱家的恩情,哪怕为朱家牺牲都在所不辞,所以他从小就在军营锻炼,每次遇到硬仗,都主动请缨,明初有很多战役,沐英都有参与。

其实改为"沐英"而不姓"朱",也是沐英聪明之处,朱元璋有了自己的儿子,他不能争抢皇位,也不能给朱元璋一个他有野心的印象,这样做可以避嫌。他的出身低微,能够成为王爷已经是福气,他不敢奢望太多。

战乱平定后,他说要去云南定居,替朱元璋镇守边疆,而且不再回来。对于他的知道进退,朱元璋很是感激,朱元璋赐给他黄金五百两,白银千两,又给了他很多绫罗绸缎给府上的女眷们穿,他说:"有沐英我儿镇守西南,朕了却了一桩心事。"

这番话含义很深。

沐英死的时候,才只有四十八岁,因为皇太子朱标去世触动了他,因悲伤过度咳血而死,病死云南。他死后,灵柩运回京城,朱元璋还活着,亲自迎接,按照皇室规格安葬,追封他为黔宁王,侑享太庙,他的后人也都加官袭爵,世代享有爵位,可谓得到了善终。

朱元璋心狠手辣,却对这个"小乞丐"显出父爱的仁慈,也是不易,也说明沐英会做人。

当一个人才华撑不起野心,应该努力读书;当一个人福气撑不起野心,应该先学会做人,这是沐英的故事告诉我们的。

参考文献:《明史·沐英列传》、《国榷 》、《明通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