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张军视频王珏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2月份的最后一天,今年2月28日,也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这个纪念日是为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一群特殊罕见病患者专门设立的。
“熊猫宝宝”(戈谢病)、“瓷娃娃”(成骨不全症)、“蝴蝶宝宝”(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苯丙酮尿症)……这些听上去很美的名字背后都特指一种罕见病,都隐含着一个患者及其家庭的一段刻骨心酸。罕见病患者往往也是先天伴随的儿童。因为病情罕见、因为缺医少药、因为药价高昂,所以患有罕见病的儿童往往容易夭折。他们就像背负着重重的壳却艰难爬行的蜗牛。
这几天,这只爬行的“小蜗牛”出现在湖南长沙市五一广场电子大屏上,其实它就是罕见病患者的专属“吉祥物”——一只色彩艳丽却濒临灭绝的夏威夷蜗牛“罕罕”。这段公益短片向所有人传递着一个善意的信念:风雨再大,也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罕见病虽然罕见,但爱绝不会罕见。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指发病率极低的疾病,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可治愈率低。80%的罕见病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所导致的,50%在出生或儿童期即发病,仅有少于6%的罕见病具备有效治疗方法,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可想而知。
罕见病虽名为“罕见”,但是患者群体人数却不容忽视。截至2022年2月,全球已知的罕见病有8000多种,有超过3亿名罕见病患者,中国目前估计约有2000万名罕见病患者。按全球80亿人口基数来估算,其实这个比例还是相当大的。
这几天,全球很多国家地区都在进行罕见病公益宣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罕见病领域的工作,并积极开展行动。应对罕见病,需要社会各界一起携手,帮助深陷困境的患者重拾有希望的、平等的、有尊严的社会生活。
过去的十多年,罕见病药物通过现有政策快速准入中国市场,中央和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罕见病药品支付可及性,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社会大众以及各相关利益方携手共同推动下,2023年,我国又有7个罕见病用药谈判成功,SMA等高价药物也位列其中。更好的消息是,SMA口服治疗药物利司扑兰正式被纳入医保,并于3月1日起正式落地执行新医保谈判价格,通过堪称“灵魂侃价”,价格由每瓶63800元下降至每瓶3780元,相当于原价的零头,而且医保还可以报销绝大部分。大家的共同努力为这些被疾病缠住的家庭再次注入了一缕曙光。
对智者的尊重,对弱者的关爱程度,最能衡量一个国家及社会的文明程度。“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善待。”希望罕见病被大家看见,希望天价药变得更亲民。刷到本视频的,无需点赞,请大家多多转发,让更多的人“看见”他们。让我们一起珍惜和尊重这些抗争罕见病的顽强生命,帮助他们缓解各种困难,为罕见病家庭获得健康生活的曙光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