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被称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帕金森患者日趋增多,同时该病也呈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相关资料图)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为提高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为广大帕金森病友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分享防帕治帕科普知识,4月10日,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举办世界帕金森病日病友联谊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近100名帕友参会。

提到帕金森病,很多人以为它是一种老年病。的确,随着年龄增加,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增加,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7%。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该病正趋向年轻化。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邹叔骋主任医师介绍,临床上,50岁以下的患者日益增多。44岁的严先生(化名)就是其中一位,而且他已经与该病共处了17年。

早在27岁的时候,严先生就发现自己左腿有点活动不开,走路有些费力,由于症状不重,他未到医院系统检查。然而,不久,严先生的右侧肢体也活动迟缓起来,日常生活工作受到不小影响。到医院一看,竟然诊断为帕金森病。对于年轻的严先生来说,这无疑是沉重打击。

邹叔骋介绍,目前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它和遗传、环境、衰老等因素有关。帕金森不致命,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让患者头疼的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存在一个“蜜月期”,即在发病3-5年内用较小的剂量或较少种类的药物就能获得明显的疗效。“过了那段时期,即使不断调药、加量,我的症状都没法控制住,而且还在不断加重。”17年艰难抗帕后,严先生迫切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药物一旦失效,患者可以考虑脑起搏治疗手术(简称DBS手术)。它是将微电极植入脑内特定神经核团,通过高频电刺激神经核团或神经传导束,调节异常神经环路,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邹叔骋介绍,该手术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稳定持久、可调节性及可逆性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少药物服用量,减轻神经功能障碍,让患者恢复基本正常的生活状态。

3月15日,严先生在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顺利接受了DBS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4月10日活动现场,严先生迎来了术后首次“开机”。当工作人员通过遥控启动严先生的脑深部电刺激,适当调整部分参数,其僵直、动作迟缓等问题即刻得到了明显改善。“终于可以自己系鞋带、扣纽扣了,终于可以更快地出摊了,终于可以减轻妻子的负担了!”在夜市做生意的严先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发病,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和负担。邹叔骋提醒,对于帕金森患者,一定要加强全面全程管理,根据疾病的进程、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合适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发现有帕金森病的前驱症状,如嗅觉减退,或早期典型症状,如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要及时就诊,尽早治疗,避免贻误病情。确诊之后,要坚持遵医嘱服药,坚持康复锻炼;手术治疗的患者,同样要重视定期复诊。此外,帕金森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问题,家庭的支持,及时的干预,非常重要。

湖南省脑科医院院长周绍明介绍,医院长期以来关注关爱帕金森病患者,率先在全省开设首家脑深部电刺激远程调控中心,成立“帕金森全病程诊疗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精神心理科、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联合诊疗,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全方位、综合性一站式管理服务;同时,医院还成立了湖南省癫痫与帕金森专病联盟,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联盟内帕金森患者获得同质化治疗。

据了解,湖南省脑科医院还每年举办专家义诊讲座、病友联谊会、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世界帕金森病日公益活动,搭建沟通平台,科普防治知识,为帕金森病患者排忧解难。

在此次活动中,医院神经内外科专家分享了帕友们最关心的治疗问题,涂鄂文主任医师、匡卫平主任医师、邹叔骋主任医师、刘博副主任医师分别带来《关注帕金森病的睡眠障碍》《帕金森病药物疗效不佳的原因与对策》《帕金森病手术治疗:机器人OR传统》《帕金森病术后管理》等科普讲座。黄红星、邹叔骋、匡卫平、涂鄂文四位专家还提供现场义诊,为来自各地的帕友答疑解惑。在趣味运动会环节,帕友们争先恐后筷子夹球、穿针引线,展现着坚持治疗的成效,以及对生活的执着信念。

(一审:卢小伟 二审:刘乐 三审:王亚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