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潇湘晨报综合 近日,株洲中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刑事案件,被告人袁有某、袁某从网上购买并下载电子书籍后大量打印、复印进行售卖结果被告上法庭。自己买的书再售卖怎么就成了被告人呢?8月10日,株洲中院公布了这起案例。

2019年,被告人袁有某、袁某(系父女)共谋从网上下载电子书籍、文字作品,打印、装订成盗版书籍对外销售以牟利。同年,被告人袁某从网上购买了三套营业执照和出版经营许可证后,在“拼多多”App上注册并开设了“易学阁”“道教文化”“道医易”三个书店店铺,用于销售盗版书籍。在上述三个店铺运营过程中,被告人袁某负责从“某宝”“某多多”等网络平台购买或下载电子书籍、网店运营等工作(上架书籍链接、接单、客服等),被告人袁有某负责采购原材料、打印、制作书籍、发货等工作。上诉人袁有某、袁某签收售卖书籍61535册,其中侵犯他人有著作权的《罗氏正骨学》等9种书籍共计销售数量15868册,违法所得39670元,涉案复制品数量共计18055张。

株洲中院二审经审理认为,袁有某、袁某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其行为均已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且复制品数量18055张,远超2500张(份),属于刑法规定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结合其他犯罪情节,判决袁有某有期徒刑三年,袁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

该案系2012年株洲法院施行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以来首例侵犯著作权罪案。

看到他人作品需求量大,有利可图,文印店能否通过购买、有偿下载他人有著作权的作品,大量打印、复印他人作品进行售卖呢?本案中,被告人就认为,“我是花钱买电子版,卖的是自己花钱买来的东西,我以为不构成犯罪”。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国刑法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并向公众传播其文字作品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本案中,两被告人均未提交证据证明其获得了涉案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可以复制发行其作品,其经营的文印店也没有出版资质,两被告人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的构罪要素,且情节特别严重,应当受到刑法的处罚。

那么,复制发行他人作品获利在什么情况下是合法的呢?

首先,要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著作权人的许可并不等于购买了著作权人的作品,而是获得了著作权人复制发行其作品并获得收益的明确授权,因此即使获得了著作权人复制发行其作品的许可,但著作权人明确不得因此获得收益,被许可授权人复制发行并牟利仍侵犯他人著作权。

其次,复制发行主体具备出版资质,并获得了出版文号,否则其复制发行他人作品,其出版物系非法出版物,仍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或其他犯罪。

最后,复制发行的作品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国家的民族政策等。国家对于著作权的管理牵涉到国家主权安全、意识形态教育、民族政策等,文印店在打印、复印文件资料时应当注意对他人著作权的保护,同时避免打印、复印的文件资料不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意识形态教育、民族政策等。

(一审:罗江龙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