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四川省眉山市发布《四川省眉山市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规划(2022—2025)》、《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策划和规划》和《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群众基本医疗的意见》,清晰绘出眉山“天府粮仓”“三苏文化”“乡村医疗卫生”路线图。

作为四川省粮食主产区,眉山市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规划中,提出了打造永丰片区为核心,建设岷江流域、黑龙滩灌区和青衣江流域粮食产业带,并因地制宜布局十个高标准农田集中建设示范片的“一核三带十片”粮食生产新格局,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美田弥望、稻谷飘香、物阜民丰、幸福和乐”的“天府粮仓”示范区。


【资料图】

为实现目标,《规划》提出,将率先在全省推行田长制智慧管理系统,实施耕地恢复两年行动;率先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标准,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种粮大户“点单式”全程参与建设;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与应用,创建科技小院、专家大院,联合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探索稻菜稻药轮作新模式;建设种粮职业农民之家;培育“东坡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开发“东坡大米+东坡肉+东坡泡菜”以及米酒、米线等精深加工产品,打造成都都市圈“中央厨房”供给体系。

《规划》还提出,眉山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将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和品牌提升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市县一齐发力、社会参与共建“天府粮仓”的良好氛围。

据介绍,《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立足眉山、放眼全国,是目前关于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传承弘扬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专项规划,具有五个显著特点:

在文化定位上,规划首次提出了“三苏故里、东坡原乡”的概念,梳理了三苏文化与巴蜀文化、长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强化了眉山三苏文化源头、东坡文化原点的地位。

在实施路径上,首次明确了“全谱系、全视角、全空间、全产业、全过程”的要求,对资源整合、生态保护、产业融合、传播推广等方面作出总体安排。

在保护利用上,首次确立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目标,对标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标准,积极推动三苏文化整体性保护传承,维护区域文化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在教育普及上,首次对东坡文化“六进”活动作出制度性安排,推动东坡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活动常态化开展。

在文旅融合上,首次提出构建“一江两岸·三苏故里”文旅新格局,分步实施、积极创建国家5A景区。

《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策划和规划》明确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是“一江两岸·一核多点”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的核心区域,范围包括三苏祠和古城墙片区、东坡岛及周边水域、蟆颐山周边区域,共计6.5平方公里。

眉山市把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现代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先行市。

坚持系统化构建、差异化布局、全覆盖服务、标准化建设、一体化运行,眉山市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群众基本医疗的意见。根据《意见》,全市将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健全夯实“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镇、村里解决”,最大限度保障农民群众基本医疗。

《意见》明确了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全市将完善县级公立医疗机构设置,分类化、标准化、差异化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形成错位、协同、互补发展格局。二是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分级分类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创等提能,强化县级龙头医院区域引领带动能力,建设临床服务和急诊急救两个“五大中心”。三是创新乡村医疗卫生运行机制,创新全域医联体运行新模式,拓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四是提高乡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强化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投入,创新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推动提升医疗信息惠民服务能力,促进远程医疗网络向乡村延伸。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