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6月30日电 近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第一届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推进会"在嘉兴市南湖宾馆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专委会、浙江伍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嘉兴科技大市场联合承办。论坛紧扣"深化数字中国战略 赋能绿色低碳转型"主题,澎湃"数字动能",为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谋划"智慧之策"和"创新之力",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赵家荣、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绿色推进处负责同志、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吴卿、浙江省发改委环资处处长陆琼、嘉兴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吴根军、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赵卫东、嘉兴市发改委副主任喻伟等领导、专家、企业以及媒体代表汇聚一堂,共绘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的蓝图。26日上午的会议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郭占强主持。
绿色潮涌 澎湃"数字动能"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嘉兴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吴根军进行了开幕致辞。他首先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绿色化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是推动绿色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第一届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推进会在嘉兴举行,必将助推嘉兴市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嘉兴市提升循环经济产业在国内外市场整体竞争力的注入新鲜活力。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在主旨演讲时指出,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目前创新文化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知识系统和经济系统底层逻辑的一致性,应该采用创新思维、方法和工具,用演绎法思维获得第一性原理。他指出今后的竞争将非常激烈,而自立自强的底气在于基本功,每一个人,每一个团队,每一个企业,乃至创新的宏观政策均会在变革的浪潮中获得新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通过线上方式做了题为《碳达峰碳中和与工业智能》的高质量学术报告,桂院士深入剖析了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的技术路径,识别了数字技术在工业碳达峰中的主要科学问题,并分享了实践案例,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他指出,实现"双碳"目标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碳排放中的技术引导作用,利用工业智能为减碳降排带来巨大效益。他强调,产业升级与优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途径,而智能制造是产业升级与优化的核心技术。
国家发革委环资司绿色推进处负责同志介绍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做出的决策部署,介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并指出,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吴卿在致辞中指出,绿色化牵引了数字化,而同时数字化也赋能给了绿色化,两者的相互协同与融合,为我们经济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支撑。他表示,近年来浙江省科技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化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一体化的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能力,努力挑战数字赋能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提高点,为国家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贡献浙江方案和浙江力量。
浙江省发改委环资处处长陆琼重点分享了浙江省发改委在推进绿色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她指出,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支撑和赋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加速剂,数字化转型更是为新竞争优势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赛道。
此外,大会期间还举办了专家聘书颁发仪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赵家荣女士为互联网+专委会的新聘专家颁发了专家聘书。
专家献言 谋划"智慧之策"
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赵卫东在《数字化碳管理助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专家报告中表示,当前是两化融合的时代,用信息化助力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应该为社会所广泛关注。数字化赋能企业绿色减碳存在着一些优势,这与数字化精确性、系统性、实时性的特征有关。未来通过数字化手段的有效应用,能够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能源和物料使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为中小企业的碳减排带来实际增量,并且可以进一步带动全产业链的生产和碳排放优化,实现真正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场景的广泛落地和应用,一定能够助力节能降耗,提质增效。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研究了一条"链接-培育-激发-转化"的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实现路径。"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常务副主任贺沛宇在《绿色技术转移模式与实践》专家报告中提到。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通过资源链接,打通国内外绿色技术创新端、转化端和产业端的通道,培育高价值绿色技术,从四个维度建立绿色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电能碳+绿色技术"协同,做好绿色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增值服务,努力实现技术创新活动从成本中心转向价值中心。
数绿融合 汇聚"创新之力"
近年来一大批我国绿色创新企业以及科研院所,持续以深厚技术积淀,聚力打造领先方案,赋能绿色转型。本次大会上,来自华为、闲鱼、欣兴工具、阿里云、紫菜云、滴滴青桔、饿了么、北京金宇奥、北京工业大学、杭州舞环、易点云、卡奥斯等参会代表分享了其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方面的最新进展及应用案例。
闲鱼ESG业务负责人李翔表示,此前闲鱼发布的2023财年(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碳减排量数据显示,用户通过闲鱼参与闲置交易,全年累计实现减碳超300万吨,约等于1.6万头成年鲸鱼的重量,相当于224.8万户家庭一年用电产生的碳排放量。
华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总监叶宇睿表示,绿色化+数字化协同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供应商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系统创新,提高数字基础设施能效,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数字化和绿色化,赋能垂直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浙江欣兴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冬伟在分享中指出,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改变以往的手工加工方式,实现数控化加工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先后导入以及目前正在导入的一些数字化软件,能够在自动化生产的基础上,让运营效率更高。数字化提升了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
26日下午,参会嘉宾围绕"数字技术赋能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数字技术赋能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数字循环经济"四个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来自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代表现场分享了专题报告。专题报告环节由协会互联网+专委会秘书长侯允主持。
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进行了题为《数字技术赋能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技术创新发展能够为绿色转型带来增长新动能,并围绕国家、区域、城市、工业园区、企业以及个人六个层面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六大重心。他表示,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数字化绿色设计能够带动观念转变,让消费者由"嫌弃"到"买单",推动绿色产业与绿色消费相互促进。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分享的内容为《数字信息化赋能水环境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她以浙江省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例,指出从数字赋能到制度重塑,整体智治促进了规范运行模式、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大幅节省了社会运行成本,通过管理重塑实现了社会运行模式的"绿色"转型,随后分享了数字技术赋能水环境管理整体智治的三个实践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赋能可以有效促进整体智治,能够大幅节省管理成本与运行成本,通过制度重塑实现运行模式的"绿色"转型的主要观点。
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的汇报题目是《数字技术在构建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中的应用》,他围绕城市废弃物时空分布、废弃物分选回收环节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项目团队所开展的工作。以外卖塑料污染治理为例,通过对百亿份外卖订单、开展万余次抽样和物质流模拟,首次精细刻画城市级时空产废数据,揭示重大新冠疫情下外卖垃圾废弃规律和塑料污染治理路径,能够有效支撑有关部门和企业集团的控塑行动。
此外,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杜永萍以及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王小珏各自进行了专家报告,报告题目分别为《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典型城市再生资源回收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在循环经济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深化数字中国战略,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本次大会展示了我国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的新趋势、新成果、新洞察,不仅对加快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意义重大,更进一步促进了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对于促进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