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室温超导”一词刷屏。
7月22日,韩国科研团队宣布成功合成首个室温(常温)常压超导体LK-99。8月1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称,其团队对韩国团队实验进行复现,可以实现“室温超导”,并计算机模拟,为韩国团队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时间热闹非凡,似乎“第四次科技革命”来临。相应科技概念股也应声而起。
不料,韩国超导学会成立的“LK-99 验证委员会”隔日(2日)表明,LK-99不是室温超导,概念股又应声而跌。8月8日,由北京大学、中科院大学等多家机构发布的论文对LK-99材料进行了更深研究,结论是:没有超导性,磁悬浮也是假象。8月10日,韩国团队回应称,北大制作的样品太厚,所以没测到超导现象。
反转再反转,突破还是“乌龙”?科学界还没吵清楚,网友倒先吵开了。有人说“承认别人更优秀有那么难吗?”“美国都确认了”。有人说“目前全球很多实验室复现结果不理想,还待验证”。
其实,就“室温超导”科学研究本身来说,谁都希望它成功。然则,媒体炒作“室温超导”这个事,却由来已久。过去20年里陆续有媒体报道研究团队发现了可以实现近室温超导的材料,但大多数实验均无法复制,很难经得起后续的各种考验。即使是今年3月,美国又炒作了一波。最后因无法复现实验而作罢。
虽然从基因工程、量子计算机到可控核聚变,人类渴望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但室温超导探索,仍是漫漫长路。反复实验,科学验证,是科学家的事。热心期待,理性看待,则是大众应有的态度。
(作者 田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