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距离“十四五”收官还有不到两个月,各地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陆续揭晓。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GDP万亿城市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27座城市跻身“GDP万亿俱乐部”。这些城市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展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其竞争格局又呈现哪些新动向,成为观察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的重要窗口。

万亿城市如何挑大梁

从整体增速看,绝大多数万亿城市都展现出“挑大梁”的担当。27座城市中,有19座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2%)。其中,烟台、唐山两座“新晋”成员增速均突破6%,表现尤为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塔尖的GDP十强城市,仅广州增速(4.1%)低于全国水平,这也更加体现了头部城市的担当和引领作用。

不过,万亿俱乐部内部增速差异依然显著,最高增速逾6%,最低的佛山仅为1.6%,天津、东莞等地增速也低于5%。这显示出不同城市在应对挑战时的差异化表现和经济韧性程度的差别。

在总量方面,一些头部城市的能级也在实现新突破。如经济第一城上海前三季度GDP首次突破4万亿元;北京达到38416亿元,全年有望成为继上海之后的第二座5万亿之城。此外,苏州也在发起向3万亿的冲刺。

与此同时,今年GDP十强城市的一个重要看点是南京能否突破2万亿元。2024年,南京GDP为1.85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达14059亿元,若四季度能保持较快增速,全年即有望跨越2万亿大关。届时,中国GDP十强城市的准入门槛也将随之拉升至2万亿以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