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湖南笑工场相声演员大兵、熊壮、李丹正在湘江剧院演出。受访者 供图

“娘老子,你欠我们的二十万,么子时候还啊?”台上相声演员的常德普通话,惹得台下观众捧腹大笑。

4月23日,因疫情原因暂停演出一个多月的湖南笑工场,在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湘江剧院恢复日常演出。同样,恢复演出的音乐剧《你好,我找Smith》、笑嘛脱口秀俱乐部、半趣斋茶馆相声大会似乎也等来了疫情后的市场复苏,上座率纷纷超过预期。

活力满满,活色生香,形式多样的艺文演出快速发展。这是如何做到的?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4月23日晚,天心区坡子街等来了近两个月以来最旺的人气。湘江剧院临街的电子显示屏上,“笑工场恢复演出”几个红字格外醒目。化完妆后,看着台下熙熙攘攘的看客,大兵徒弟、青年相声演员李丹不禁小声嘀咕:“热闹的演出景象又回来了,这场似乎有点意思。”

“23日、24日的两场演出,上座率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的90%,算是等来了长沙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开门红。”李丹表示。

上周末开始,长沙市内脱口秀、话剧、相声、评书纷纷宣布开启疫情后的首场演出。4月23日,位于河西王府井Family PARK购物中心4楼的笑嘛脱口秀俱乐部准点进行了开箱演出;同日晚,长沙首部长档期驻演爆笑话剧《你好,我找Smith》在长沙市王府井百货七楼小剧场恢复演出,作为全国性演艺品牌一台好戏在长沙引入的第二台话剧,上座率同样达到九成。

“门票是开票前掐点抢的,果然没有让人失望。本土的脱口秀演员成长得很快,有机会还会再来。”在笑嘛看完脱口秀,长沙市民邹小姐脸上的笑容藏不住了。

讲评书、说相声、唱戏曲,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一度被盖上“过时”的标签,远离市场。眼下,传统文化国风跟着长沙二字一起复苏,有些行当广纳弟子,有些剧场一票难求,年轻的追随者众,渐渐形成一股长沙艺文演出新力量。

2013年师从长沙弹词泰斗彭延坤的王志敏,是一位“90后”小伙子。他身着一席天蓝色长衫、怀抱一把月琴演出,曲柔婉转的地道唱腔场场能赢得台下客人们的阵阵掌声。他认为,以韵文和歌唱为主、说唱结合的长沙弹词更像老长沙Rap,既要参照历史,更应与时俱进接地气。

在演出中加入时事、口头禅也是艺文演出公认的新模式。如,长沙评书人刘德驻,就将“H&M拒绝新疆棉花”事件编入《聊斋志异》宁采臣第一次前往兰若寺的选段中;笑工场旗下短视频《哈利油传》推出的公益广告,以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小故事向公众传播文明理念,助力“长沙文明十二点”宣传。

“长沙的夜生活属性和娱乐属性在全国排行前列,而这两个属性和一台好戏的气质也相契合。”长沙一台好戏总经理孟硙在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沙在华中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湖南人观看演出的消费基因、网红城市的属性都印证着长沙的戏剧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如果说吃喝玩乐、网红地打卡是年轻时尚版的网红长沙,那么,囊括了湖南花鼓戏、方言相声乃至话剧、脱口秀的“文化新国潮”更像是长沙的隐藏菜单。

2020年起,受疫情冲击和大量年轻人涌入的双重影响,长沙的文旅消费出现新变化。艺文类演出在长沙的复兴与发展,体现的不仅是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的情怀,更是涅槃重生的它们正以文化输出主力军身份为游客带来精神层面的欢声笑语。

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抱残守缺只会让文化隔绝于世。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罢,只有找准观众兴趣点,甚至让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创形式进行独特的跨界混搭催生奇妙化学反应,才能在市场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出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