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矜宜

10月12日晚,远在印度征战的中国女足姑娘们传来捷报——在U17女足世界杯小组赛首轮中,中国队以2比1力克上届亚军墨西哥队,拿下开门红!


(资料图片)

这是中国队时隔8年后再次出战U17女足世界杯决赛圈。当晚,在长达6分钟的伤停补时终于结束后,中国队姑娘们尽情绽放的笑靥、疯狂庆祝的模样,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U17女足队庆祝胜利。

有人说,女足与男足是两种运动。撇开技术层面不说,光从画面上来看,女足的确给人一种不一样的“美”。而这样动人的画面,在湖南不少高校中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9年-2020年,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女足队连续两届斩获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大学生联赛(女子高职高专组)冠军。日前,记者来到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探访了该校“体育强校”代表队之一、从“草根”起步的湘环女足。寻找这项运动在校园正绽放着怎样的“美”?

“有人受伤了!好像是曼莉崴到脚了,赶紧‘抄东西’。”5秒钟之内,原本挤得满满当当的小休息室,瞬间空了。姑娘们拿冰水的、拿跌打药的、拿喷雾的……一个个以最快的速度,冲向队友倒地的位置。

“还好,没有大碍。”第一时间帮助队友处理完伤情后,姚颖终于松了口气。

目前读大三护理专业的姚颖是球队的一员老将,每次听到有人受伤,她总会心头一紧。因为此前,她就曾因一次看似普通的抢球受伤,而导致韧带断裂,半年多没办法踢球。

“那半年多挺伤心、难过的,每天只能拄着拐杖来场边看她们踢球,心里痒得很。”2020年9月,刚进大一的姚颖,本来攒着一股子劲想在绿茵场上施展,可突如其来的伤病,让她与队友并肩作战的美好日子,刚开始就戛然而止。

湘环女足队员李佳欣、苇曼莉、刘晴、姚颖。(从左至右)

为了回归热爱的足球,之后姚颖又经历了第二次手术,以及漫长的康复和恢复性训练……直到今年初,她才终于能顺利地跟上球队的节奏,肆意奔袭在她熟悉的边后卫位置上。

队员们告诉记者,这样的小伤病训练中时常会有,大家早已分工明确——大个子负责“扛人”,小个子负责上药、处理。“足球永远不是一个人的事,我们不愿看到任何一个人受伤。”几名队员异口同声地说。

球队队长刘晴,同样已是一名大三的资深球员,正为就业而奔走的她则表示,足球于她“既是新欢也是旧爱”。

“有段时间,身边经常有朋友问我‘你踢足球,真的是因为喜欢吗?’”这样的质疑声听多了,再加上周而复始的训练,刘晴这两年也开始问自己:“对足球,真的有那么热爱吗?”

上课期间,每天早上6点到8点一练,课后5点多到晚上9点多一练;到了暑假,则是一天三练,连轴转备战比赛;日晒雨淋、磕磕碰碰这些就更是家常便饭了……进入大三后新的困惑是,“女足运动员”的身份,似乎很难给将来的就业和工作加分。

所有的心结,直到一个新的问题抛到刘晴面前后,彻底解开了——以后工作了甚至是老了,你还会愿意花几个小时,跟朋友去踢场球吗?

“当然愿意!”

不假思索地回应完这个问题后,刘晴也终于找到了她内心的答案:是的,我热爱足球。

球队教练胡翔告诉记者,湘环女足在2011年建队时,只有寥寥十余人,到近两年,女足队能够保持在25人以上的规模。“她们都是从各个院部喜欢足球运动、没有基础,自愿报名参加的女生。”

在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记者看到,女足姑娘们在球场上尽情挥洒的欢声笑语,只是夜幕之后校园里一个“缩影”。跑步的、打球的、跳操的、练拳的……从田径场到体育馆,灯火通明,好不热闹。

近年来,该校坚持“以体育人”“体育强校”的理念,构建了“完全人格 首在体育”的发展思路,通过课内教学、课外竞技两个主体的联动,让学校的体育教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如今,更多学生自觉“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自主自愿参加课外锻炼人数由2014年的587人,上升到2020年的9646人,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及格率、优秀率明显提升。

在刚刚结束的湖南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共派出田径、游泳、武术、跆拳道、篮球、足球、排球等11支队伍,共斩获24金21银13铜,以总分993.5分位列全省70所高职院校第二名。

湘环女足以4胜1负收获季军,有遗憾更有收获。

为了备战这届运动会,湘环女足展开了整整4个月的集训。尤其是暑假期间,在连续高温的天气下,女足姑娘们每天训练时间长达7个小时以上,衣服湿透、皮肤晒黑、身体受伤……但她们从不叫苦叫累。

比赛结束后,最后一次与球队征战赛场的姚颖,发了一条朋友圈——

“我们因足球相识,因足球相知,不是所有球都能进,遗憾是世间常态,但我们都为之努力过,最喜欢的是和兄弟姐妹们一起训练的日子,学弟学妹们继续加油!”

(一审:蔡矜宜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