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2日讯 儿子从小双耳失聪,确诊为极重度耳聋,被断定只能上特殊学校。湖南长沙的王喜南并不放弃,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自学康复治疗。在她的努力下,儿子不仅学会了说话,还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相关资料图)

王喜南带着儿子康复成功,引来了众多特殊家庭的求助。2002年,为了让更多听障儿童不再错过康复机会,她无偿为听障儿童家庭提供康复指导。至今,3000余个家庭得到了专业的帮助与指导,越来越多听障者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11月2日,王喜南的康复训练中心来回穿梭着不少孩子。与普通学校不同,这里少了一些喧闹。孩子们或是拿着玩具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或是用小手努力比划着,打闹中也没有喊叫与嬉笑……王喜南蹲在孩子们中间,眼神温柔,耐心地指导,一如多年前她教导儿子成成一般。

2000年,王喜南的儿子成成出生,本是欢喜之事,但黄疸导致成成生下来就听力受损,被诊断为极重度耳聋。

“当时感觉天都要塌了,医生说孩子以后只能去特殊学校。”当年的情景,王喜南记忆犹新。虽然成成确实如医生所说那般,对外界声音没有任何反应,但王喜南不肯放弃,带着他四处求医,并认识到语言康复和教育是唯一的补救措施。

“得知有好的康复方法,我就不厌其烦地询问并学习,了解其他人康复的效果。很多医生都问我,到底是带着孩子治病,还是自己学习治病。”为了给成成最好的康复治疗,王喜南放弃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相关知识与康复技术的学习中。

每一天,王喜南都会让成成摸着她的喉咙,一边感受声带振动,一边对口型发声,“用了一年时间,孩子喊出第一声‘爸爸’、‘妈妈’,我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凭借王喜南日复一日的努力,成成进步明显。4岁时,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与健全孩子一样上学。如今,成成即将大学毕业。

“求医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和成成差不多情况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耽误了治疗,非常可惜。”王喜南告诉记者,有些家庭出于经济原因,有些是不了解康复治疗,有些家庭甚至是出于对现实的逃避,导致孩子错过了黄金康复期。

收到越来越多的求助后,王喜南有了开办培训班的念头。“刚开始没想办学校,只是有个地方给这些家长歇脚,为他们解答问题。”2002年,在家人的支持下,王喜南拿着为数不多的存款,租下了一间两居室,成立公益聋儿康复工作室,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知识、康复方法无偿传授给听障儿童的家长。

因为指导和培训都是无偿的,王喜南入不敷出,多次面临关闭工作室的窘境,急坏了刚刚看到自家孩子有起色的家长。一番商量之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王喜南的工作室不仅没有关闭,还升级为康复训练中心,吸纳了一批拥有专业资质的老师。

“如今我们有了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可以为特殊家庭提供更好的帮助。”20年的时间里,3000余个有听障、孤独症儿童的特殊家庭得到了帮助,其中听障儿童的康复率在80%以上,不少孩子因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之前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的孩子,很多像成成一样上了大学,有人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有了不一样的人生,这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王喜南笑着说。

■全媒体记者 田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