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由中国建设报社主办的2022世界城市日·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

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张跃先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跃先


(相关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制造”“中国建造”,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国之重器”。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紧跟国家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步伐,围绕多个“坚定不移”发力,吹响了“智能建造•筑梦星城”的集结号。

智能建造是数字技术赋能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运输物流、施工装配、可视运维全过程,打造的一个新的业态、新的产业链。这是一个基础坚实、大有可为的优势产业;也是一个绿色环保、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更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推动智能建造,实现建筑工业化、智能化,是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是长沙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一张新名片、一条新赛道。

长沙市将通过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建筑全领域高质量发展;推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智能建造与工业智能制造“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劳动密集型向人工智能转型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向“科技兴安”转型高质量发展。

长沙市将智能建造作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建造产业高地。

一是发挥地方品牌优势,瞄准战略发展新定位。长沙市已跻身“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入选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等,依托这些品牌优势以及国家超算长沙中心算力优势,到2035年,力争成为国家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中心城市、典范城市。

二是发挥产业链优势,瞄准产业发展新定位。长沙市已拥有国家级装配式建筑基地13个、省级基地30个,产业链骨干企业400余家。到2025年,长沙智能建造产业将实现“产值突破2000亿元”,到2030年,实现“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在国内、国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建造产业高地。

三是发挥技术线路优势,瞄准市场主体新定位。以智能建造技术路线和新材料为引领,推动设计、生产、施工等企业按照“1+2+N”开放型发展模式,强强联合,形成10个以上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智能建造是一种新的建造方式,更是一种新的生产力。长沙市全面转换思维方式、服务方式,通过25个部门协同联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形成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创新“顶层设计”。围绕智能建造在工程计价、科技创新、场景示范等方面的配套要求,建立了“1+11”的工作任务清单,并制定科技等方面的支撑政策,形成整体智能建造政策支撑体系。

创新招投标模式。充分发挥生产企业在装配式项目中的关键作用,将生产企业纳入装配式项目总承包投标主体。创造性编制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列指导意见,有效解决EMPC项目在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创新工程造价体系。适应智能建造工厂化、成品化,创造性提出并正在组织实施清单计价向总承包集成计价方式转型。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计价方式在现场管理、造价控制、工程结算等方面与智能建造新要求不匹配问题。

创新配套服务体系。编制《智能建造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智能建造全过程咨询服务导则》等文件,培养智能建造全过程咨询服务队伍,为智能建造业主单位提供更为全面、实效的应用指导。

长沙市通过创新推动,围绕智能建造的技术特点和实施要求,形成了战略与战术协同推进的“新章法”。

聚力平台共享。创新打造全国首个智能建造“筑梦云”平台,提供设计、生产、施工、采购等数字化的建造产品;通过平台的资源集聚,提供技术线路和生产要素保障。

聚力场景示范。着力打造一批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如智慧工程、智慧工地、智慧工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沙案例。

聚力技术合作。组织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慧运维等企业跨领域、跨行业深度合作,为行业融合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聚力人才支撑。依托长沙工业学院等本地高校推动校企合作研究智能建造专业教材;增设智能建造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智能建造实训基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国家新基建和绿色建造的大潮中,长沙市将强力推动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打造数字化智能建造产业国家高地。

来源:中国建设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