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翊玮 图/视频 见习记者 李致远

11月17日上午,长沙梅溪湖中央,几只黑色的水鸟正在嬉戏。湖面泛起层层波纹,梅溪湖城市岛与其湖中的倒影相映成景。十年前的“梅子滩”到现在的500万平方米的梅溪湖,这一方碧波清流是如何守护的?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进这一湖碧水背后的净化工程,一探究竟。

梅溪湖的水质好不好,关键得看龙王港。今日记者来到了西临龙王港的梅溪湖(雷锋)水质净化厂(一期)一层巡视操作层。干净整洁的车间内、各项设备平稳运转,梅溪湖等片区的污水在进水闸门井中汇集。现场,并未与其他污水处理厂一样,散发难闻的气味。而项目的第二层则为一个生态式花园,头顶就是梅溪湖水质净化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光伏组件。


(资料图)

在经过粗格栅、细格栅等工序预处理后,采用“AAOA+MBR+紫外线消毒”的污水处理工艺,将污水净化至地表准IV类水标准。处理过后的部分中水将作为市政公用水、实现循环利用,大部分排入净化厂配套人工湿地,自净后作为龙王港补水水源。

龙王港的补水,一个来源是通过自然雨水和径流水体补给。另一个重要来源,则是将梅溪湖周边的城市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网和提升泵站,输送到梅溪湖(雷锋)水质净化厂。梅溪湖与龙王港之间的水位调节,采取动态监测和人工巡检,远程智慧控制系统,适时开闭水闸进行补给。

“梅溪湖(雷锋)水质净化厂配套人工湿地58亩、污水提升泵站3座。当前日处理污水量25万吨,纳污面积约73.93平方千米。服务包括梅溪湖国际新城、高新区及岳麓区部分区域约百万市民。”湘江集团湘新水务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小春介绍,“项目有效规避了污水直接下河造成污染的风险,作为龙王港的重要补水源,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提升了新区绿色发展指数。”

梅溪湖水质净化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645兆瓦,共利用厂区空间面积约3.5万平方米。该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平均每年发电量约323.53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00吨。

目前,梅溪湖全湖水质已稳定达标地表水Ⅲ类,中心水质可达地表水Ⅱ类指标,500万方的梅溪湖,已成享誉全国的人工湖泊治理典范标杆。

2012年,梅溪湖湖泊建设初步完成后,还存在着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尚未构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湖泊水动力不足等问题。

为持续提升梅溪湖水质、恢复湖泊水生态系统功能,湘新水务公司主导实施了“控源截污、湖底清淤、生态护岸、种草养鱼”四维治水模式,逐步打造出梅溪湖特有的“草型+鱼型”生态链复合型水生态系统。

目前,梅溪湖环湖初雨及溢流污染控制工程(二期)被纳入了长沙“一江一湖六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沿梅溪湖北岸环湖路顶管新建3.7km污水管、对现状环湖7处雨水净化区提质增效及环湖路市政排水管道清淤等。

据悉,项目初步设计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治理环湖污水系统结构和功能病害,恢复污水系统正常功能;二期工程主要解决片区初期雨水入湖污染问题,完善片区排水体系,预计2022年底完成全线扫尾工作。工程完工后,环湖区域的污水直排、雨污水管混错接等问题可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消除污水入湖入河隐患、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记者了解到,通过在环湖全域建水质净化厂、人工湿地、污水溢流污染控制等一系列工程,将形成整装成套的适合城市封闭湖泊的立体水生态修复技术,守护梅溪湖的“一湖碧水”。

(一审:朱蓉 二审:黄京 三审:周文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