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湖,飞行的鸬鹚。


(资料图片)

大西湖,全球候鸟跟踪守护行动“跟着大雁去迁徙”终点标志1号碑。

采桑湖,“飞向北极——跟着候鸟去迁徙”大型融媒体报道团合影留念。组图/记者杨旭

大西湖,成群的罗纹鸭。

采桑湖,“晨晨”北迁起飞前在洞庭湖逗留最后地点。

潇湘晨报记者 曾羽璇 章杨梓昕 岳阳报道

不同时间里,同一地点,人们和小天鹅“晨晨”终于“会合”了。3月17日,由潇湘晨报与阿里巴巴公益联合发起的“飞向北极——跟着候鸟去迁徙”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继续关注位于岳阳的东洞庭湖区域。这一天,报道团来到了追踪的小天鹅“晨晨”出发北迁的地点——采桑湖。

从南洞庭湖出发,报道团继续往北驶去。一路上,水域越来越开阔。3月17日,报道团回到了环洞庭湖行程的最后一站——岳阳市君山区,寻找是否还有“晨晨”的同伴。

洞庭湖区域整个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地势,西部湖泊密布,东部相对水域更为开阔。随队专家、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总工程师姚毅在东洞庭湖和候鸟“打交道”了大半辈子,他告诉记者,这里的湿地形态适宜不同鸟类栖息,包容性极强。

“你看,苔草地是雁类最喜欢待的地方;泥滩上散步的那些是鹬类或者小型涉禽;大面积的水域上,则是野鸭们玩耍的地盘。”姚毅介绍。

路过大西湖水域时,水面上的野鸭们成群结队聚着。不知是否是因为天气较阴,鸭群也像赖床不起的人类一样,懒得戏水,只任凭风向摆弄。

“有一万多只野鸭。”随队专家李剑志拿起望远镜观察,“翘鼻麻鸭、绿翅鸭,还有很多罗纹鸭。”

和鸟儿一起跃入众人眼中的,是湖岸边的一块石碑。

随队专家周自然介绍,这是他曾发起的“跟着大雁去迁徙”公益活动的1号碑,据了解,自活动发起以来,他已经在国内外立了10块碑。

“今年,我打算在内蒙古的乌梁素海再立一块碑。”他说。

小天鹅“晨晨”曾在哪一片区域活动呢?报道团继续赶往采桑湖区域。只可惜到场时,已不再见到候鸟的踪迹。

“已经飞走了。”李剑志拿着望远镜扫了一圈。树干上、河滩上、草丛里、水面上,都没有寻到候鸟探头出来“打招呼”。

采桑湖是东洞庭湖湿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晨晨”在洞庭湖的活动场所之一。姚毅曾经在3月9日、小天鹅“晨晨”北飞的前一天,在这片区域拍到了“晨晨”到此一游的珍贵影像。“就在那棵杨树下。当时我划船到了那个洲头,等了一会儿,就在水面上发现了‘晨晨’。”

报道团顺着姚毅手指的方向望去,静静地感受着。湖边苇草青青,杨柳树在风中缓缓摇晃,仿佛在回应着什么。也许,“晨晨”会喜欢在这附近的浅滩上寻找美味的螺蛳和鱼虾;也许,它会和朋友们在湖面上晒晒太阳,洁白的羽翼在春光下泛出金边。

在报道团到达采桑湖的这天,小天鹅“晨晨”正从内蒙古包头南部缓慢地往东迁移着。

“按照路线推断,它很有可能是要往季克西方向去。下一步,我们就追随‘晨晨’往北去。”周自然说。

事实上,能够用镜头记录下追踪的某一只鸟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周自然观鸟有十多年了,他曾经追踪过灰雁、白鹤等鸟类。有一次,得知灰雁“灰姑”从乌梁素海飞往了洞庭湖,他紧接着就从长沙赶了过去。可惜到达时,“灰姑”已飞往了大湖中心。没能瞧见踪影,让他懊悔不已。

“没拍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湖区没有道路,要找到那个角度很不容易。”周自然分享道,有时候鸟儿在芦苇丛里、草丛里,被挡住了就无法看到;要是人过于接近,鸟儿会飞走拉开距离。总之,要靠点运气。

虽已不再见到候鸟踪迹,但报道团并不感到落寞。

“比我的预期好太多,没想到在这段旅途中还能看到这么多的候鸟,拍到这么多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李剑志言语间满满的兴奋。

“第一天遇见了两千只大雁,第二天在慈场湖看到19只白鹤,第三天车便湖那么多的小天鹅以及蒸钵湖的青头潜鸭,都是这次旅途的惊喜。”他说,“虽然行程紧凑,但惊喜频出。”

“洞庭湖我前前后后去了十几次,每一次都能感受到生态环境在变好,当地老百姓爱鸟护鸟的意识都增强了。”随队专家肖辉跃表示,在横岭湖看到黑鹳,是她最难忘的画面,“所有人都在为了洞庭湖的候鸟而努力。”

姚毅则认为,这趟旅程感受最深的是洞庭湖“全面禁渔”的行动成效。

“我们所到之处,湖面上都没有一艘渔船。这样,对鸟类栖息地的人为干扰就大大降低了。”他说。

“我们还可以看到,洞庭湖的生态修复为候鸟提供了非常完整的生态系统。”姚毅说,这一路上,可以观察到各式各样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栖息地除了要提供吃、喝,还得要有候鸟藏身的地方,避免天敌发现它们。这也是大量的候鸟选择洞庭湖越冬的原因之一。”

冬季已经过去,春风伴着候鸟奔赴远方,而在未来的夏季,洞庭湖依然会热闹美丽。

李剑志介绍:“白鹭等鹭科鸟类会在这里生活,还有西湖鸥。(虽然)雁鸭类基本上都北迁走了,但是斑嘴鸭会在这里繁殖,杨树林里还会见到许多筑巢的鸟类。”

环洞庭湖的旅途到此结束了,而追寻小天鹅“晨晨”的旅途还将继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