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焕明

5月25日,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同有科技存储系统及SSD研发智能制造基地项目首次采用大跨度盒式结构进行主体施工,该项目在百米高层建筑内叠合起一个个工业厂房,让制造业企业厂房“上楼”,一座“摩天工厂”正拔地而起。


(资料图片)

在桐梓坡西路麓谷妙盛产业园内,多家工业企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该厂房共3层,每层达8米,每平方米最大荷载达1吨,能充分满足重型工业上楼的要求;西侧建立了垂直货运通道,货车可搭乘电梯上楼运输卸货,真正实现“工业上楼”。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工业上楼”正在成为未来产业集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率,还解决了产业配套问题,让厂房的“上下楼”变成产业的“上下游”。

麓谷妙盛产业园是巨星集团投资建设的新型大跨度装配式多层厂房,占地68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项目共有3层,每层面积2.6万平方米,层高8米,最大跨度23米和15米,每平方米最大荷载可达1吨,能充分满足重型工业上楼的要求。”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最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仅用3个月便建成投用,目前已有多家工业企业入驻生产。

有着“中国空心楼盖之父”“中国专利第一人”之称的巨星集团总裁邱则有介绍,“工业上楼”是将传统铺开的扁平式厂房转换为高层工业厂房的垂直化空间形态。“不同于传统模式下在单层工厂中进行生产,‘工业上楼’是在高层厂房中进行企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工业楼宇模式。”邱则有说,巨星集团拥有12大创新装配式技术,尤其是其自主研发的网梁板框架结构系统,能实现免模板、免支撑、免次梁,同等荷载条件下比混凝土结构建设工期缩短50%,现场用工减少60%,综合造价节省20%以上,实现绿色智能建造“更快更好更省”的目标。

“跟普通的摩天大楼最大的不同是,多层工业厂房的重型设备对于层高、荷载、空间、跨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麓谷妙盛产业园一家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方便设备和产品运输,厂房充分考虑垂直物流、场地物流等问题,货车可以直接通过液压升降设备上到2楼、3楼,而且楼层之间还能隔绝震动、噪声等影响,免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28日,在湖南湘江新区青山路,由中建五局三公司承建的全球首例百米高层盒式结构工业楼宇同有科技项目正拔节生长。目前我国盒式结构在施项目最高5层,该项目建成后高达22层,有望“装”下一整条产业链企业,构建实现上下游企业“上下楼”合作的工作新场景。

同有科技项目是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长沙)重点项目,建成后将涵盖软硬件研发、生态适配、大规模存储系统、SSD智能制造和存储产业孵化四大功能。项目由中建五局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瑛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基于钢筋混凝土新型空间网格盒式结构共同设计的百米高层叠合型大跨度建筑。

“高层叠合型大跨厂房是未来工业建筑新形态,为上楼盒式结构。”中建五局湖湘设计院院长贺丽菱介绍,“工业上楼”盒式结构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安全性的建造模式,以立方体或长方体盒子的形式构建整个建筑物,具有较高的空间效率和良好的结构强度。

同有科技项目采用这一模式,在满足建筑规划限高100米和使用净高要求的情况下,相较于传统厂房结构、同等用地面积,可增加约33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主楼空间使用率可提高约13.65%,有效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在传统厂房工业用地容积率难以超过2.0的大环境下,同有科技项目建成后容积率有望达到3.0。同时,通过集约化总体布局,将拥有更多空间用于打造独有的企业形象景观空间。

“不仅能装进生产线,还能办展览、打篮球、建游泳馆,实现上层是生产线、下层是大型运动场馆和多功能厅的多元化功能拓展。”中建五局项目负责人曹文建介绍,这一项目的施工支撑体系设计非常复杂,因为叠合大跨结构目前没有专门的计算软件,所以团队使用承载力性能一般的常规模型进行计算模拟,施工时再采用承载能力更高的材料,保障大跨度厂房承载力。

近日,“绿建新材 筑梦未来”绿色新材料新技术发展趋势研讨座谈会在麓谷巨星创业基地举行,30多位湖湘建筑行业上下游企业家、专家、业界精英,共同探讨当下建筑行业的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前景以及“工业上楼”等话题。

随着工业用地愈发紧张,如何用更少的地做更多的事,提升工业用地利用率,成为不少园区和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在长沙部分园区,企业通过“工业上楼”向天空“要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 所谓“工业上楼”,是一种让企业在高层楼房中进行工业生产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与传统“平摊式”的厂房相比,“工业上楼”不仅能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减少企业投入,也能实现产业链协作以及不同产业对接融合。

“ ‘亩产论英雄’是工业领域的概念,实质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工业领域和建筑领域都不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要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长沙正处于绿色智能建造试点的重要机遇期,绿色新材料与数字新技术正在引领一场建筑领域的大变革,必须通过以创新举措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智改数转’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记者了解到,为助推“工业上楼”,长沙将围绕绿色新材料、数字新技术在招投标、工程计价、科技创新、技术评价、人才培育等领域的配套要求,推动部门协同,制定土地、规划、金融、科技等方面支持政策,形成从零散到整体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同时将“专精特新”与绿建新材企业纳入行业链体系,出台绿色智能建造“专精特新”“绿建新材”类企业的评价办法;通过融资支持、财政引导、EMPC联合体、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政策“组合拳”,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建立一批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基地,助推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来源 长沙晚报

(一审:余画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