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王艳姿

如果体温达到38.5度,要不要吃布洛芬?听听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肖长江教授怎么说。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导致热病的主要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也叫“六淫”。而这六个原因引起热病的症状、原理,以及它们的治疗方式也是不尽相同。肖长江认为,今年湖南冬天的气候特点,属风、寒偏盛,全年下雨不多,故而湿气并不重,从今冬感染新冠病人舌苔厚腻不很普遍这一点,也能推测出, “风”与“寒”两种邪气的“合谋”,是今冬新冠感染导致热病的主要原因。

肖长江介绍,《黄帝内经》里说过“风者,百病之长也”,意思就是风是导致各种疾病的一个助长源头。中医将邪气分为阴阳,风为阳邪,是侵犯人体阳经的邪气,而且因为风邪入体最先接触的就是我们的皮肤,容易从我们的毛孔中侵袭人体,所以风邪入体就容易导致出汗、出疹子(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瘙痒等症状的发生。接着风邪如果向上侵袭,就会到达我们的头面部,导致我们头痛、头晕等,向外侵袭就会到达我们的腰部,导致腰背疼痛,向里侵袭就会导致咳嗽、流鼻涕、鼻塞、发热等,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感冒的一些症状。而且风邪容易化热,也易与热、湿、寒邪合并伤害人体。寒是阴气,阴气入体就会伤人的阳气,古人说“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体内的阳气如果受损,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就会感到寒意,从而引起身体不适,导致生病。如果是体表受寒,就会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的感冒,也就是伤寒。

而风寒之邪入体后,首先就是要祛风散寒,而祛风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汗。肖长江给大家带来了两个《伤寒论》中的经典方,这两个方对于治疗风邪引起的感冒甚至新冠等病症是很有效的。

第一个汤药就是桂枝汤,取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加水煎服,一次喝100毫升,如果喝一次就出汗了,病很快就好了,如果没出汗,就可以多服用几次直到发汗。方中的桂枝辛温,辛可散邪,因此服用桂枝汤可以驱散风邪,调和营卫,对于治疗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等病症有显著疗效。

第二个是麻黄汤,取麻黄6克,桂枝4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撇去浮沫,再放其它的药材,煮到剩300毫升左右,将渣子去掉,一次温服150毫升。这个汤药其实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了麻黄,而麻黄有很强的发汗的作用,对于发汗祛风散寒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其效力比较强,而且流汗过多也会损伤人体,因此不宜过多服用,且体质虚弱的人群慎用。

按照现代医学观点,发热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应,人体内的700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催化剂,酶在体内温度38度的时候活性最强,如果体温变低,酶的作用会相应降低从而减缓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据权威数据统计,体温降低1度新陈代谢相应减缓12%。人体的理想体温是36.5°C—37.5°C,体温上升1度,人体免疫力就会增强6至10倍。因此,38.5°C以内发热一般不需要用布洛芬等退热药物, 38.5°C以上建议先选用一些物理降温方法,除了推荐多喝温水、泡脚发汗外,体温持续高热降不下来的时候,才建议选择口服退热药物如小柴胡颗粒、布洛芬等,但是任何退热药物的疗效一般持续时间只有6—8小时,还应该注意布洛芬退热效果虽好,但也有一定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39°C以上高热持续不退,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加重病情,如果手头上又没有合适退热药物,肖长江还给大家推荐一个非药物的退热方法:绿豆浸泡半小时后打成粉末,用土鸡蛋的蛋清调和后,纱布包裹,敷贴在额头上30—60分钟,甚至更久都可以,退热后不容易反弹。

(一审:张春祥;二审:刘文韬;三审:杨又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