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沉淀池上层较清的水汇集进入中间的集水槽。)
(格栅除污机。 朱帅铭摄)
(资料图)
打开水龙头就能接到干净的自来水时,有没有想过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正值中国水周期间,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长沙供水有限公司南湖水厂(以下称南湖水厂),探寻湘江水变成自来水的过程。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翊玮 视频 实习生 朱帅铭 通讯员 翟黎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南湖水厂正建在湘江之畔,与橘子洲隔江相望。
3月28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跟随长沙供水有限公司南湖水厂运营中心主任熊琦来到水厂的取水泵房。
“长沙的自来水水源主要来自湘江,取的是湘江中层的水,水质相对来说较为清澈,杂质也会少一些。”熊琦介绍,“该水厂采用的是虹吸管自流的方式,将湘江水带到吸水井,再通过水泵输送到格栅,从而开始制水工艺。”
记者了解到,在常规的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基础上,长沙水业集团各水厂还通过增加臭氧和活性炭深度工艺,进一步氧化吸附和生物降解有机物,确保出厂水质全面优于国家标准。
“来自湘江的原水要经过12道关卡,才能‘变身’清洁的自来水,输送到千家万户。”熊琦说。
在格栅除污机处,三湘都市报记者看到,由取水泵带来的湘江水在下方奔涌,垃圾被格栅“筛选”了下来。“格栅主要是去除原水中的较大的肉眼可见物,如塑料袋、水草、石子、小鱼等。”熊琦说,“在这一步我们还会启动预臭氧,以氧化分解大分子有机物、氧化铁、锰等金属,以及杀灭藻类、细菌。”
经过格栅除污后,水流就来到絮凝反应池。熊琦介绍,原水进入絮凝反应池后,便会加入净水药剂,也就是聚合氯化铝,俗称矾。“通过在反应池的迂回流动,水中细小的胶体杂质不断凝结、相互粘连,变成絮凝体沉淀。这个过程在制水过程中称为矾花。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矾花的大小来判断原水处理的情况。”
“原水在从反应池到沉淀池的路上,还会经过平衡渠。”熊琦表示,在这里,杂物、积泥和较大的絮凝体将通过排泥机和放空排泥阀进行清理,之后干净的水通过穿孔墙来到第三个工艺段——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池深四米,斜管长一米,铺设两层,倾斜角度为60度。”熊琦介绍,体积较小的絮凝体在这里会依据自身重力从水中分离出来,进入斜管沉入池底,而上层较清的水则拿到“通行证”,从出水口汇集进入中间的集水槽,进入下一道工序。
在V型砂滤池,熊琦表示,“池子的底部,有一层1.3米的砂滤层,采用天然石英石砂作为滤料,从而去除沉淀过程未被去除的细小悬浮颗粒和某些溶解物质及细菌。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浊度,而且水中部分有机物质、细菌乃至病菌等都随浊度的降低而被去除。”
“砂滤池每24小时内会进行反冲洗,通过气冲、气水冲、水冲三个阶段,将砂层截留的杂质,排出池外,通过砂滤后的干净水则进入到后面的工艺。”熊琦说。
三湘都市报记者了解到,通过反冲洗排出的水将“从头开始”进入格栅工艺,循环利用。熊琦介绍,目前,南湖水厂的制作工艺已达到零排放。
“最后一道工序是炭滤池。”熊琦介绍,经过“过五关斩六将”来到这里的水已经清澈见底,“这里底部还有一个1.5米高的活性炭层和0.3米高的砂滤层,可以进一步去除水体的有机物和重金属,以确保出厂水质全面优于国家标准。”
炭滤池之后,原水进入清水池再通过送水泵,输送到城市管网,最后送到千家万户。
低层居民的用水由管网直接输送,高层建筑就必须设有二次供水泵房,以达到高层加压,解决高层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