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庭湖栖息的鸟群。刘文华 摄)

春回大地,候鸟北归,很多摄影爱好者或拿手机,或持相机,将镜头对准这些飞翔的精灵。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本周也是湖南爱鸟周,时下还是候鸟迁徙季,摄鸟人网的超级版主刘文华提醒,拍摄鸟儿有技巧,距离产生美。

“很多时候,用无人机拍出来的鸟很不自然。”刘文华是摄鸟人网的超级版主,已经有十年的鸟类摄影经验。他告诉记者,无人机所发出的声音,会惊扰到鸟类,让原本悠闲自在的鸟儿感到紧张,立马起飞。无人机还会侵扰鸟类的栖息,一些猛禽还会对无人机发起攻击,造成鸟类的受伤和人员的设备损坏。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3月1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国春季候鸟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制止对迁飞候鸟的人为干扰,要规范对各类观鸟活动的管理,引导公众树立文明观鸟、拍鸟理念,不得追逐惊扰野生鸟类,严禁使用无人机拍鸟,更不得以拍鸟为名捕捉野生鸟类进行“棚拍”,干扰其正常栖息活动。对于这种通过惊扰鸟类而拍出的照片,刘文华感到不齿。“通过拍鸟,我可以更好的感知自然、感知生命。若通过这些不合理的拍摄方式,打破了鸟儿的生活习性,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随着摄影装备、技术与发布方式的普及,喜欢拍摄鸟类题材的人越来越多。一幅幅百鸟翔集、翩跹起舞的图片,也让公众得以“近距离”观赏候鸟的多彩身姿。但是在拍摄的时候,因为人主动上前拍摄而打扰到鸟正常作息的事情时有发生。

刘文华说,他身边的很多鸟类摄影爱好者都能做到尊重鸟类的生活习性。他在拍摄鸟类的时候,不仅会穿迷彩服,他还会主动和鸟保持距离,有时候还会搭设掩体,为相机也套上一层迷彩外衣,把相机隐蔽好。通过这些方式,用画面表达护鸟的爱心和温情,将对鸟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器材的选择上,他建议,大家可以使用长焦镜头远程遥控拍摄鸟巢,鉴于某些鸟仍然不能适应并产生干扰,可以使用500mm焦段以上的远摄镜头,在掩体中进行拍摄,从而降低鸟的不适,减少人为活动对鸟类作息的干扰。

有了设备,机位也很重要,刘文华建议开车去野外、人少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作品千篇一律的情况,给自己留出创作空间。并根据地形选择帐篷或者挖坑,进行相关的隐蔽。

与此同时,在相机的对焦点选择上,他建议使用单点对焦,不仅速度快,而且更加准确,尤其是在背景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脱焦的概率比较小。刘文华特别提醒,前期拍摄的角度、机位、参数都会影响到后期的效果,所以当自己不确定的时候可以多试一试不同的角度参数,从而提升图片的质量。

“鸟类和人一样,都是有七情六欲的,我们在观鸟的时候对鸟的情绪感同身受,也希望大家可以尊重生命,在不惊扰鸟类的情况下合理拍摄。”刘文华说,一张好图片背后,是机位、时间、天气等多种因素叠加而成的,这其中既要有拍摄技巧,还要有耐力和耐心。也因此,希望一些摄影爱好者在拍摄鸟类题材的过程中更加自然、友爱,这样呈现的画面也会更自然、本真。

推荐内容